各轄市、區人民政府,常州經開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常州市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行動方案》已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8月16日
?。ù思_發布)
常州市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行動方案
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實施意見》,落實《常州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結合“新能源之都”建設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更好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堅持系統謀劃、協同推進,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創新驅動、提質增效,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推動生產生活各領域廢棄物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因地制宜布局資源循環利用產業,促進再生材料推廣應用,加快構建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進一步夯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根基,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
到2027年,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立,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取得積極進展。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秸稈等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600萬噸左右,新增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本地車籍報廢機動車回收量1.5萬輛左右,廢舊家電回收量達4.6萬臺(套)。推動建設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超600家、綜合分揀中心數量超7個,培育10家以上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和骨干企業,實施2個以上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回收利用項目。
到2030年,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全面建立,各類廢棄物資源價值得到充分挖掘,再生材料在原材料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規模、質量顯著提高,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動力電池無廢循環發展產業鏈形成規模。
二、主要任務
?。ㄒ唬┙∪珡U棄物管理回收體系
1. 加強工業廢棄物管理。壓實廢棄物產生單位主體責任,建立工業固體廢物管理臺賬制度,推行一般工業污泥電子聯單管理,推進工業固體廢棄物分類收集、分類貯存。全面摸底排查歷史遺留固體廢棄物堆存場,實施分級分類整改,推動建設符合規范且滿足需求的固體廢棄物貯存場所,實行安全分類存放,督促貯存量大的企業加強資源循環利用,逐步消除存量廢棄物。在武進區雪堰鎮夾山、新北區濱江經濟開發區等區域圍繞產業特點,鼓勵廢棄物產生、利用單位點對點定向合作,推動高值固廢在企業內、企業間梯級利用和交換使用。(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各轄市、區和常州經開區落實,以下均需各轄市、區和常州經開區落實不再單列)
2. 完善農林廢棄物收集網絡。督促指導養殖場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因地制宜建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并確保正常運行。引導秸稈產出大戶就地收貯,積極培育收儲運第三方服務主體,推進武進區秸稈資源化利用項目,提升秸稈綜合利用附加值。試驗推廣地膜減量替代技術試驗示范,推進新型地膜試驗示范點建設,推動再利用價值不高的廢舊地膜進入農村垃圾回收處置系統,提高廢舊地膜處置率。持續加強園林綠化廢棄物綜合利用,重點推進環太湖地區園林綠化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示范區建設。(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市供銷總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3. 推進社會源廢棄物分類回收。圍繞源頭減量,持續推進垃圾分類體系建設,積極推動生活垃圾轉運站大型化、智能化、綜合型建設改造。完善建筑垃圾管理體系,加強建筑垃圾分類處理利用。持續推進垃圾分類收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進一步提升廢舊物資回收環節預處理能力。深入實施家電、電子產品等領域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推動有條件的生產、銷售企業開展廢舊產品逆向物流回收。鼓勵利用社區(村委會)、物業閑置場所、供銷社為農服務網點等建立臨時回收站點,因地制宜健全農村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體系。大力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公物倉建設,引導和鼓勵國有資產資源共享共用,充分發揮資產使用效能。(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機關事務局、市國資委、市供銷總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ǘ┨嵘龔U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水平
4. 強化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推動尾礦、粉煤灰、化工廢渣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促進固體廢物資源利用園區化、規?;彤a業化。加強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產業與綠色建材、新型墻體材料、裝配式建筑等產業耦合發展,將符合條件的產品納入綠色建材目錄。鼓勵在土方平衡、林業用地、環境治理、回填等領域利用工程渣土,促進尾礦、冶煉渣中有價組分高效提取和清潔利用。(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 加強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加強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等再生資源規?;?、規范化、清潔化利用。推動現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綠色化、機械化、智能化改造升級。支持和培育專業化的分揀加工龍頭企業,提高再生資源規范化回收利用水平。鼓勵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加強與屬地政府合作,建立在線交易平臺,完善線下回收網點,實現線上線下有機結合。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強技術裝備研發,支持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設施提標升級,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中水回用、污水再生利用、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設施。(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 推進廢棄物能源化利用。有序推進溧陽、武進、新北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提升廢棄油脂等廚余垃圾能源化、資源化利用水平。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利用,因地制宜推進農林生物質、廢棄油脂等制備生物航油、混合燃料的產業化示范項目。支持水泥窯協同處置單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沼渣、焚燒飛灰、焚燒爐渣、污泥等得到無害化處置,實現熱能、電能、生物質能的綜合利用。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和安全標準,且技術可行、環境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協同處置部分固體廢棄物。(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7. 推動重點產品設備回收循環利用。積極推動工業、能源環保、建筑、市政、交通運輸、農林、科教文衛等各領域產品設備規范、高效回收循環利用。加強廢舊汽車回收利用,加強汽車使用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推進報廢汽車拆解項目,推動廢舊汽車拆解企業集約化發展。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加快“換新+回收”“送裝+拆收”“互聯網+回收”等新模式發展,支持電器電子生產、銷售企業建設逆向物流體系或與專業回收企業合作,完善回收體系。支持規范拆解企業工藝設備提質改造,推進智能化與精細化拆解,促進高值化利用。(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廣旅局、市機關事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ㄈ┐蛟煨履茉礋o廢循環發展產業鏈
8. 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圍繞動力電池產業開展強鏈延鏈補鏈,打造“正負極材料、隔膜材料、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動力電池回收再生利用”無廢循環發展產業鏈。鼓勵電動汽車及動力電池生產企業通過委托代理或與回收企業、再生利用企業合作等形式,共建、共用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網絡,確保廢舊電池規范回收利用和安全處置。完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溯源管理。支持電池梯級再利用,培育引進先進的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企業,建設廢舊動力電池高效回收、高值利用的示范項目。大力推動廢舊動力電池殘值快速評估、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推動梯次利用產品質量認證。(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 加強退役新能源設備循環利用。建立健全集中式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的退役新能源設備處理責任。鼓勵風電光伏設備制造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改造和“智改數轉網聯”,推行清潔生產技術,降低回收處置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鼓勵風電光伏設備生產制造、發電、運營、回收、利用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鼓勵建立退役新能源設備拆除、拆解、運輸、回收、利用處置“一站式”服務模式。加快風電光伏產品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技術研發,有序推進產品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探索開展風電光伏領域高端裝備再制造。(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 優化新能源產品回收利用產業布局。依據各轄市區資源稟賦、新能源產業結構等情況,優化全市新能源產品回收利用產業布局,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儲、送、用”及回收利用融合發展,打造“一區一特色”。溧陽市、金壇區重點布局動力電池“無廢產業鏈”;鐘樓區、常州經開區重點布局新型電力裝備“無廢產業鏈”;武進區、新北區重點布局新能源汽車“無廢產業鏈”。引導新能源產品回收利用企業集聚,加強對新能源產業中的電子類廢料、動力電池廢料、光伏組件廢料等工業廢棄物的回用,持續打造“新能源之都”無廢特色品牌。(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嘤龎汛筚Y源循環利用產業
11. 推廣資源循環型生產模式。促進園區內產業循環鏈接,推動項目間、企業間、產業間物料閉路循環。推進企業內、園區內、產業間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加強工業余壓余熱和廢氣廢液資源化利用,鼓勵建設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協同互濟的綜合能源項目。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依法在重點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結合省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以及近零碳園區試點,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提檔升級。深入推進以化工園區為重點的“無廢園區”建設,支持各轄市區依托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無廢工廠”建設。加快推進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推廣農牧(漁)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發展模式。(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 加快培育行業骨干企業。實施資源循環利用強鏈補鏈提升工程,持續完善以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機葉片等廢棄物綜合利用為典型的特色循環產業鏈。推動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加工和廢塑料、廢舊輪胎、廢舊電池等加工利用產業集聚化發展和合理化延伸。著力培育廢舊裝備再制造和新型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鏈,重點培育一批技術裝備先進、創新能力突出、規模效益良好、引領帶動力強的行業骨干企業。圍繞新能源設備、新型基礎設施、新型電器電子產品等領域,培育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裝備制造企業。鼓勵商超賣場、電商平臺等流通企業與生產企業、回收利用企業加強合作,促進廢舊家電家具等回收利用。(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3. 發展再制造產業。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辦公信息設備產品等再制造水平,推動發動機、工業機器人、新能源裝備等新興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關鍵技術。在履行告知消費者義務并征得消費者同意的前提下,鼓勵企業在售后服務體系中應用再制造產品。(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牽頭,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14. 規范行業經營秩序。規范管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塑料、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優化提升環衛信息系統、建筑垃圾運輸處置監管指揮平臺、城市綠化廢棄物信息化管理系統、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一期(智慧城管)等信息化建設,實現各類固體廢物信息化管理,固體廢物管理與信息技術的無縫融合。依法打擊非法回收拆解廢舊動力電池、報廢機動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以及再生資源回收、二手商品交易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罅嵤﹦撔买寗愚D型
15. 打造資源循環利用創新平臺。支持新北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節能環保上下游廢棄物利用產業。支持重點企業圍繞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等重點行業,開展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研發、標準制定、成果轉化,努力打造一批資源循環利用國家、省級示范基地(中心)。鼓勵企業通過多元化經營、數字化轉型等途徑,開展設備維保、管理咨詢等后市場服務,扶持后市場服務平臺企業發展,塑造新場景,培育新業態,打造新模式。(市生態環境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 促進先進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強化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領域的科技創新支撐引領,聚焦規?;?、高值化、高端化廢棄物循環利用,支持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共性關鍵工藝、技術、設備的研發和成果轉化,推廣智能精細拆解、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復合材料高效解離、有價金屬清潔提取、稀貴金屬再生利用等先進技術,加強大型成套裝備研發應用。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大資源化利用、再制造產業等領域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應用推廣力度。(市科技局牽頭,市工信局配合)
三、組織實施和政策保障
1. 加強組織領導。市發改委要強化統籌協調,會同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確保各項政策舉措、重點任務、重大項目落地見效。探索構建我市循環利用產業鏈圖譜,建立完善重點建設項目庫和資源回收利用重點聯系企業制度。(市發改委牽頭,各相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 強化財稅金融支持。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國債等國家資金支持廢棄物循環利用重點項目建設。落實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減計收入和增值稅即征即退、環保稅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的支持力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稅務局、人行常州市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3. 完善要素保障機制。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相關設施統籌納入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布局規劃、環衛設施布局規劃等國土空間相關專項規劃,同時列入市級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目錄清單管理,做好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銜接,保障合理空間需求,不斷探索節約集約用地新模式。要統籌區域內社會源廢棄物分類收集、中轉貯存等回收設施建設,將其納入環境基礎設施或公共基礎設施范圍,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優化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環評、能評審批程序。完善廢棄物回收車輛上路管理制度,保障廢棄物回收車輛合理路權。(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 完善標準規范和統計制度。鼓勵地方龍頭企業參與廢棄物分類、回收分揀、循環利用相關標準規范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再生金屬、再生塑料、重要設備裝備再制造標準和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動力電池、光伏等產品回收利用標準制修訂。加強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標準應用,構建再生材料和資源化產品“設計-生產-流通-應用-管理”全產業鏈循環體系。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各類數據采集分析,探索建立廢棄物循環利用行業統計體系。(市市場監管局、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 加大宣傳引導。加強政策解讀,營造良好社會氛圍。選樹一批優秀項目、典型案例,推廣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先進經驗。在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全國生態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消費者增強安全環??沙掷m的消費觀和循環經濟意識,提升社會各界認知度和廣大群眾參與度。(市委宣傳部、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 強化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優化對外開放布局,積極搭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對接溝通機制,強化中以常州創新園、中歐(常州)綠色創新園、中德(常州)創新產業園、中瑞(常州)國際產業創新園等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作用,積極引入國際先進人才技術,鼓勵外商投資資源循環利用、綠色低碳關鍵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項目。鼓勵本地企業積極參與資源循環利用相關行業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企業更好、更快、更穩“走出去”。(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